前年秋起,小豔師創設敦煌碑銘讚寫本讀書會。本是爲新入學師妹開一小竈,我和mole風聞後亦來附學,讀書會遂成了大衆餐。碑銘讚文獻多爲駢體,富於辭藻,理解其中典故,成了腹笥空空、搜求不着時一大障礙。下即一例:
讚曰:天資四德,神假三從。巫山玉貌,洛浦姿容。宜家婉約,惟敬惟恭。含和雅雅,佳冶邕邕。桑麻萬壟,緝燭遺風。貞慚柳下,絜順梁鴻。謂龜鶴之比壽,等勁節之寒松。柰何殀喪,交禍所鍾。六親號慟,遐迩告凶。繪生前之影像,想歿後之遺蹤。
(P.4986+P.4660悟真撰《都渠伯使索公妻京兆杜氏邈真讚併序》)
餘典皆平常,唯有“緝燭”二字不知來歷。撂了幾個禮拜,一夜忽然興起,把類書裏所有帶“燭”字的都翻檢了一遍,果然不負辛苦地找着了:
齊女徐吾者,齊東海上貧婦人也。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從夜績。徐吾最貧,而燭數不屬。李吾謂其屬曰:“徐吾燭數不屬,請無與夜也。”徐吾曰:“是何言與?妾以貧燭不屬之故,起常先,息常後,灑埽陳席,以待來者。自與蔽薄,坐常處下。凡爲貧燭不屬故也。夫一室之中,益一人,燭不爲暗;損一人,燭不爲明,何愛東壁之餘光,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,長爲妾役之事?使諸君常有惠施於妾,不亦可乎?”李吾莫能應,遂復與夜,終無後言。君子曰:“婦人以辭不見棄於鄰,則辭安可以已乎哉。”《詩》云:“辭之輯矣,民之協矣。”此之謂也。
頌曰:齊女徐吾,會績獨貧。夜託燭明,李吾絶焉。徐吾自列,辭語甚分。卒得容入,終没後言。
(《列女傳》)
“緝”“績”義近類同,皆有紡織之義。《說文》:“緝,績也。从糸咠聲。”《管子•輕重乙》:“大冬營室中,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也,此之謂冬之秋。”故訓甚多,無煩再考。可知“緝燭”即徐吾與鄰婦相聚紡織時因乏燭而“借光”之事。 此事又早見於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
夫江上之處女,有家貧而無燭者,處女相與語,欲去之。家貧無燭者將去矣,謂處女曰:“妾以無燭故,常先至,掃室布席。何愛餘明之照四壁者?幸以賜妾,何妨于處女?妾自以有益于處女,何爲去我?”處女相與語以爲然,而留之。
事跡大體無差,只是《列女傳》中家貧無燭者多了名姓,衆女相聚一室也有了緣由。徐吾雖貧,却以灑掃勞動之付出代替所缺之燭,又能不卑不亢地回答李吾質問。可見,杜氏邈真讚用此典,多半是誇讚她聰穎,善於持家,在“桑麻萬壟”的家境下,尚有會緝乏燭般節儉之遺風。
當然也不排除作者悟真反用此典的可能。清儒郝懿行《劉母牟挽帳文》:“若乃仁慈有譽,洽比無愆,予求予取,斯粥斯饘。盡室頌鴻妻之德,芳鄰誇孟母之賢。供紡績于徐姬,時常惠燭;遇甑塵之范叔,便令生烟。”爲讚美牟太君的樂善好施,便將她比作徐吾之鄰婦,對徐吾有“惠燭”之恩。
費了好些折騰,終於將“緝燭遺風”四字整理清楚。近日聞得北師大有一款大語言模型“太炎AI”可以對古代漢語釋詞析典,趕緊一試:

“餘光”即《史記•樗里子甘茂列傳》:“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,貧人女曰:‘我無以買燭,而子之燭光幸有餘,子可分我餘光,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。’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。茂之妻子在焉,願君以餘光振之。”即司馬遷對上所引《戰國策》部分的複述、改寫,“餘光”亦即“餘明”。此“AI校書人”可謂雖不中,亦不遠矣。
Leave a Reply